7月10日,贵州省教育厅公布了拟入选第二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省级实践实训基地、示范学校创建和优秀工作(教学)案例名单。其中,共有40个基地、100所学校、49个工作案例、343个教学案例入选相应名单。愈发日常化、规范化、多样化的劳动教育体系,不断让劳动教育迸发出强大的育人动能。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推进,很多孩子逐渐脱离了劳动场景,缺乏基本的生产知识,劳动教育被淡化和弱化,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时有发生。
对此,贵州相关政府部门和学校纷纷出台政策,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在校内活动中嵌入劳动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强化劳动教育、在社会实践中拓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
【资料图】
为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劳动、热爱劳动、享受劳动,7月4日,贵州省首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省级竞赛在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全省48所学校348名师生(225名学生、123名教师)积极参与省级竞赛,同台竞技。
劳动教育是“五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助推学生全面成长的必要途径。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有助于学生增阅历、长才干、坚意志、熟技能,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劳动教育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不仅局限于狭义的体力劳动。各方在制定劳动教育体系时,要充分结合时代发展,完善与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相适应的方案。尤其是要针对新型劳动形式,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提高劳动教育的教学质量,多措并举激发学生主动从事劳动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尤需因地因校制宜。要扎根本土,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并结合当地的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避免“一刀切”。
2021年,贵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统筹资源,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潘晓飞
编辑 何登成
二审 石云华
三审 岳振